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产品 > 正文

中国大数据产业面临发展瓶颈:“信息孤岛”待消除

大数据(big

中国大数据产业面临发展瓶颈:“信息孤岛”待消除  第1张

data),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全面融入现代社会生产生活,并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和安全格局。大数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战略资源。我国大数据产业当前却面临着重复建设、数据封闭等发展瓶颈。因此,未来产业发展一方面要解决制度设计、数据开放等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深入挖掘市场需求,实现大数据产品高效应用。

中国大数据产业面临发展瓶颈:“信息孤岛”待消除  第2张

数据决策成共识

“如果说2013年是大数据元年,那么现在则是大数据的春天。”在近日举行的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年会上,天津大海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冯一村说。

2016-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咨询报告透露,2016年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同比增长近40.4%,市场总规模预计达728.7亿元。

大数据不仅是技术,更是战略资源,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已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并将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安全格局。”东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宝卫表示。

以三一重工为例,通过大数据存储分析平台优化配件周转率,在保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三一重工库存下降近50%,配件需求预测准确率提升25个百分点,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信息孤岛”待消除

“我国大数据产业目前还处于萌芽期,尚未成熟。”冯一村说,能否找到隐藏在大数据中的有效信息,并应用于指导各行各业实践,是当前大数据产业发展急需翻越的一座“大山”。然而,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大数据企业只重视数据采集,忽视了数据应用。“因为认知有限,现在我们对大数据的开发利用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冯一村表示。

与此同时,数据资源的封闭阻碍着数据价值的变现。“数据只有流动起来才能打破‘信息孤岛’、释放数据价值。”杨宝卫说,数据获取目前主要有三个渠道一是来自互联网,比如阿里巴巴的交易数据、百度的查询数据;二是来源于政府,比如气象数据、人口数据;三是对原有数据再次采集,比如物联网。但目前我国信息数据资源绝大部分掌握在各级政府部门手中,如何开放共享仍有待探索。

伴随着大数据热潮,重复建设问题也浮出水面。杨宝卫发现,全国投建了大量数据中心,很多因为缺乏运营经验处于闲置状态,鲜有发挥作用;但很多城市仍在花费巨资投建新的数据中心。

此外,能耗问题也不容忽视。工信部等部门发布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工作方案》显示,近年来我国数据中心发展迅猛,总量超过40万个,年耗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的1.5%,其中大多数数据中心的PUE(平均电能使用效率)普遍大于2.2,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

高效应用是关键

中关村大数据产业联盟秘书长赵国栋认为,目前我国数据开放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数据割据问题,因部门保护、制度设计等原因,很多部门数据没有开放,一些大公司数据割据现象尤为突出;二是数据安全问题,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缺失,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成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软肋”。未来中国大数据产业若要更好更快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另一方面需增强政府及企业开放、共享基础设施与数据资源的意识,摒弃“地方保护主义”或“自我保护主义”。

在杨宝卫看来,一个产业蓬勃发展离不开旺盛的市场需求,现在很多大数据产品都是企业“策划”出来的,缺乏真正的需求作支撑,因此反馈效果不理想。杨宝卫表示,只有深挖数据背后隐藏的价值,为用户提供真实、急需的数据产品,实现高效应用,大数据产业才有望迎来爆发期。

行业结合大数据成趋势

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物联网、智慧手机、可穿戴设备、智能硬件等技术设备让数据成几何倍数增长。大数据不仅让IT行业迎来新的黄金时代,更将颠覆各行各业的竞争格局。目前,不同行业都在宣言

“拥抱”大数据。比如,金融、银行、交通、医疗、制造业等领域,正在利用大数据进行一场新的革命。

未来5年全球大数据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35ZB(1ZB=万亿GB)的数据量。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58%,其市场盈利将由2012年的50亿美元增长至2017年的500亿美元。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