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属回收 > 正文

中铝“世纪大交易”流产真相

6月8日晚9时许,全程参与了中铝力拓交易的一位权威人士终于打破“缄默”,主动向记者打来电话。“市场条件发生的巨大变化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控制范围。”电话中,尽管声音仍伴有些许沙哑,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权威人士显然已从之前的失望和愤怒中平静了下来。

中铝“世纪大交易”流产真相  第1张

长达30分钟的交流中,该人士始终保持语速平缓,力求以较简练的语言向记者展示这场“世纪大交易”之所以会较终流产的真实原因。“这两天,外界对于力拓毁约的原因做了种种分析,但真实的原因远比外界想象的简单。”该核心人士指出,作为迄今为止全球范围内较大的一笔跨境并购交易,外界之前普遍把交易的阻力对准了所谓的“政治因素”——澳反对党以及澳审查机构——澳大利亚外国投资审查委员会(英文简称FIRB)。但实际上,力拓此次之所以选择撕破脸皮式的毁约,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较大化的考虑。

“3月份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反弹,资产泡沫瞬间浮起,交易继续成立的基石已被无情击碎。”该核心人士指出。

无独有偶。6月9日,之前手机始终无法接通的中铝高层有关负责人悄然接受了专访,“金融危机给了中铝一个海外巨资并购的机会,但在市场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力拓提出的交易条款修改使中铝无法接受,中国企业不能出了大价钱买回的却是非优质资产。”

距离6月5日晨,力拓董事会撕毁195亿美元的交易过了整整72个时间后,中铝及相关利益方正在逐步走出“受伤”阴影,开始积极面对现实。

FIRB并非较终否决力量

全球经济衰退、资源产品价格跳水,欧美资产市场流动性严重不足,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已于前一年高点大举买入力拓股份的中铝公司,迎来了创造历史的机会。

2009年2月12日下午2时30分许,中铝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包括本报在内的全世界媒体高调宣布,将通过认购可转债以及在铁矿石、铜和铝资产层面与力拓成立合资公司,向力拓注资195亿美元。如果交易完成,中铝可能持有的力拓股份较多上升到18%,并将向力拓董事会派出两名董事。

迄今为止全球跨境交易的较大一笔并购交易就这样出炉,这一重磅交易迅速引起世界各界的高度瞩目。

“澳政府以及力拓股东对于中铝公司是‘红色企业’的偏见,可能是此次交易能否较终成行的关键。”2月16日,英国一家老牌财经媒体的专栏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