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下午,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财务资产部主任屈秀丽就钢铁行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和后期应关注的主要问题作了专题报告。
钢铁产需保持增长钢材市场波动运行
屈秀丽指出,2011年上半年,世界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球经济增长为钢铁行业发展提供了相对有利的市场环境,钢铁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节能减排、加强管理、对标挖潜,实现了生产稳定增长、出口结构优化、技术指标改善和经济效益提高。但受原燃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家货币政策调整、钢铁产能释放较快和下游用钢行业增速减慢等因素的影响,钢铁行业呈现出市场波动运行、资金供应偏紧、降本增效难度加大等特点,钢铁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较为困难。
第一,钢铁生产平稳增长、增速回落,日产水平创新高。
上半年,我国粗钢日产量再创新高。1月~6月份全国平均日产粗钢193.67万吨,相当于年产7.06亿吨的水平;6月份日产量水平最高,相当于年产粗钢7.29亿吨的水平。
全球粗钢产量保持增长,中国增速高于平均水平。据国际钢铁协会(WSA)统计,1月~6月份,中国钢铁产量增量占全球增量的57.1%。
与此同时,国产铁矿石产量增量超过1亿吨,增幅保持在20%以上,对缓解铁矿石供需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第二,品种结构继续调整,长材比重超过板带材。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开局之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24567亿元,同比增长25.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达到26250亿元,同比增长32.9%,仍然保持了较快增长,对长材需求拉动明显。而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属于平稳增长,对生产用钢需求拉动作用有限。主要钢材品种,除铁道用钢产量略有减少外,其他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长材增长幅度高于板带材,其占钢材产量的比重也超过了板带材。
第三,钢铁产品出口略有增长,结构明显优化。
上半年,随着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有所增长,加上国际钢材价格处于高位,我国钢铁产品出口量保持增长,在3月份达到峰值。但由于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价格回落,第二季度出口量有所下降;钢材进口量相对平稳,由于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进口量小幅下降。
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均价为1023.23美元/吨,而去年同期为792.22美元/吨,同比增加231.01美元/吨,增长29.16%,这其中有价格上涨因素,但主要原因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例增加。进口钢材上半年均价为1366.61美元/吨,比去年同期的1180.96美元/吨增加185.65美元/吨,增长15.72%,主要原因是价格上涨及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减少,如不锈钢板带、镀锌板(带)、镀锡板(带)、冷轧薄宽带等产品进口量均有所下降。
今年上半年,我国镀层板(带)、彩涂板(带)、中板和冷轧薄宽带出口增加较多,中厚宽钢带出口大幅下降。1月~6月份,板带材出口比重比去年同期降低了4.55个百分点,长材出口比重同比增加了1.25个百分点,管材出口比重同比增加了2.73个百分点。上半年,我国钢材出口量超过100万吨的区域组织、国家(地区)有8个,占总出口量的89.33%,向欧盟和韩国的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大幅上升,向亚洲其他国家、南美洲的出口量下降。
与此同时,受国内钢铁生产增长的影响,铁矿石进口量一直呈增长态势。上半年,我国共进口铁矿石33425万吨,同比增加2497万吨,增长8.1%;共支付外汇537.77亿美元,同比增加192.93亿美元,增长56.0%。
上一篇:近期海外棉纺织市场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