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再生资源 > 正文

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的制作方法

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的制作方法  第1张

本实用新型涉及网关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兴起,智能家居行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智能网关是整个智能家居架构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整个智能家居系统的大脑,通过智能网关能够实现系统信息的采集、信息的输入输出和集中控制等功能。智能网关连接着家庭内网和家庭外网,保证内外网络的通信,家庭内网是家庭所有电气设备的联网,每一个智能电器被当做一个终端节点,所有终端节点受家庭智能网关的集中管理和分散控制;家庭外网是指外部的以太网、4g、gprs网络,用于连接智能网关的智能管理终端(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从而实现远程控制和查看家居信息。智能网关智能网关在使用时需要连接光纤线缆,通过光纤线缆来实现信号的传输。

现有的智能网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智能网关在后侧边通常设有多个线缆接口,而在实际使用时通常并不会用到全部的线缆接口,未使用到的线缆接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堆积灰尘,影响智能网关的正常使用。2、对于长时间闲置的智能网关而言,其线缆接口通常全部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堆积灰尘,影响智能网关的正常使用。

对于长时间使用的智能网关而言,目前缺乏对线缆接口进行便捷清尘清理的配件,对于长时间闲置的智能网关而言,目前缺乏对线缆接口进行防尘保护的配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它解决了长时间使用的智能网关,其线缆接口处堆积的灰尘清理不便的问题,还解决了长时间闲置的智能网关,其线缆接口缺乏有效的防尘保护容易堆积灰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包括网关、防尘盖、密封盖及抽尘组件;

网关的侧壁上设有接口槽,接口槽内设有插接口;

防尘盖的外形轮廓与网关的接口槽形状相适应,其内部设有灰尘容纳腔,其上端设有连通至灰尘容纳腔的排灰口,防尘盖可拆卸的安装在网关的接口槽上,其背向网关接口槽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连通至灰尘容纳腔的排气口,其朝向网关接口槽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与插接口形状、位置及数量相适应的插块,插块内设有排灰通道,排灰通道一端连通至灰尘容纳腔,另一端贯通至插块的端面,从而在插块端面上形成进气口;

密封盖活动插装在防尘盖的排灰口上,其用于打开或封闭灰尘容纳腔;

抽尘组件连接在防尘盖的排气口上,其用于向防尘盖的灰尘容纳腔内注气或抽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密封盖和/或防尘盖上设有用于将外界大气与灰尘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通气孔上设有灰尘滤网b,灰尘滤网b将通气孔完全覆盖。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抽尘组件包括气囊、弹簧、支撑片和连接管a;气囊上设有连接口,气囊内部设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定位凹陷坑;两个支撑片分别嵌入安装在气囊内部的定位凹陷坑中,并相互正对布置,两个支撑片分别在相互正对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环形定位台;弹簧设在两个支撑片之间,弹簧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片的环形定位台内,弹簧通过弹力使气囊处于撑开状态;连接管a一端与气囊的连接口连接,另一端与防尘盖的排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抽尘组件包括注射器和连接管b;注射器的一端设有注射口,另一端设有活塞柱;连接管b一端与注射器的注射口连接,另一端与防尘盖的排气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尘盖的灰尘容纳腔内设有灰尘滤网a,灰尘滤网a将排气口完全覆盖。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尘盖朝向网关接口槽的一侧表面和/或防尘盖的灰尘容纳腔的腔壁上热覆安装有防静电膜。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尘盖朝向网关接口槽的一侧表面上及网关接口槽内均嵌设安装有磁吸块b,当防尘盖安装在网关接口槽上时,防尘盖上的磁吸块b与网关接口槽内的磁吸块b相互吸合。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密封盖底部和防尘盖排灰口上均嵌设安装有磁吸块a,当密封盖插装在防尘盖的排灰口上时,密封盖底部的磁吸块a与防尘盖排灰口上的磁吸块a相互吸合。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密封盖顶部设有提拉柱。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未使用网关时,可通过防尘盖对网关的接口槽进行盖设防护,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插接口并在插接口中堆积;长时间使用网关后,可通过抽尘组件对接口槽进行抽尘操作,从而保持了插接口的清洁,有助于延长智能网关的使用寿命。

2、抽尘操作简便快捷:通过反复按压气囊(或推拉注射器活塞)向防尘盖的灰尘容纳腔内注入或抽出气体,即可在防尘盖的灰尘容纳腔内形成扰动气流,通过扰动气流吹起灰尘,并将灰尘吸入灰尘容纳腔。

3、抽尘效果优良:气囊内部设置的支撑片和弹簧可保证气囊在按压后能快速回弹,从而缩短了注气和抽气的时间,提高了注气和抽气的强度,可在灰尘容纳腔内形成更强劲的扰动气流,有助于提升除尘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网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防尘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槽盖仰视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抽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抽尘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网关1;接口槽11;插接口12;防尘盖2;灰尘容纳腔21;排气口22;插块23;排灰通道231;进气口232;排灰口24;灰尘滤网a25;密封盖3;气囊41;连接口411;支撑片42;环形定位台421;弹簧43;连接管a44;注射器45;连接管b46;通气孔100;磁吸块b200;磁吸块a300。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智能网关防尘除尘套件,包括网关1、防尘盖2、密封盖3及抽尘组件。

网关1的侧壁上设有接口槽11,接口槽11内设有插接口12。

防尘盖2的外形轮廓与网关1的接口槽11形状相适应,其内部设有灰尘容纳腔21,其上端设有连通至灰尘容纳腔21的排灰口24,防尘盖2可拆卸的安装在网关1的接口槽11上,其背向网关1接口槽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连通至灰尘容纳腔21的排气口22,其朝向网关1接口槽11的一侧表面上设有与插接口12形状、位置及数量相适应的插块23,插块23内设有排灰通道231,排灰通道231一端连通至灰尘容纳腔21,另一端贯通至插块23的端面,从而在插块23端面上形成进气口232。当防尘盖2安装在网关1的接口槽11上时,网关1的插接口12依次通过进气口231和排灰通道231连通至灰尘容纳腔21。

密封盖3活动插装在防尘盖2的排灰口24上,其与防尘盖2之间通过密封圈(图中未示出)或采用过盈配合而实现密封。当密封盖3从防尘盖2的排灰口24上拔出时,灰尘容纳腔21被打开,当密封盖3插装在防尘盖2的排灰口24上时,灰尘容纳腔21被封闭。

抽尘组件连接在防尘盖2的排气口22上,其用于向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内注气或抽气。抽尘组件包括气囊41、支撑片42、弹簧43和连接管a44。气囊41上设有连接口411,气囊41内部设有位置相对的两个定位凹陷坑。两个支撑片42分别嵌入安装在气囊41内部的定位凹陷坑中,并相互正对布置,两个支撑片42分别在相互正对的一侧表面上设有环形定位台421。弹簧43设在两个支撑片42之间,弹簧43的两端分别安装在两个支撑片42的环形定位台421内,弹簧43通过弹力使气囊41处于撑开状态。连接管a44一端与气囊41的连接口411连接,另一端与防尘盖2的排气口22连接。

优选,防尘盖2和/或密封盖3上设有用于将外界大气与灰尘容纳腔连通的通气孔100,通气孔100上设有灰尘滤网b(图中未示出),灰尘滤网b将通气孔100完全覆盖。通过抽尘组件向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内注气时,灰尘容纳腔21内的气压会陡然升高,此时通气孔100可排出一部分空气,防止过大的气压将密封盖3顶出。通过抽尘组件从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内抽气时,灰尘容纳腔21内的气压下降并形成负压,外界空气在负压作用下通过通气孔100涌入灰尘容纳腔21,以增加灰尘容纳腔21内的气流量及气流速度。

优选,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内设有灰尘滤网a25,灰尘滤网a25将排气口22完全覆盖。灰尘滤网a2仅可通过空气,而无法通过灰尘颗粒,可避免灰尘容纳腔21内的灰尘通过排气口22进入抽尘组件。

优选,防尘盖2朝向网关1接口槽11的一侧表面和/或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的腔壁上热覆安装有防静电膜(图中未示出)。

优选,防尘盖2朝向网关1接口槽11的一侧表面上及网关1接口槽11内均嵌设安装有磁吸块b200,当防尘盖2安装在网关1接口槽11上时,防尘盖2上的磁吸块b200与网关1接口槽11内的磁吸块b200相互吸合。

优选,密封盖3底部和防尘盖1排灰口24上均嵌设安装有磁吸块a300,当密封盖3插装在防尘盖1的排灰口24上时,密封盖3底部的磁吸块a300与防尘盖2排灰口24上的磁吸块a300相互吸合。

优选,密封盖3顶部设有提拉柱31,提拉柱31可便于操作人员将密封盖3从防尘盖2的排灰口24上拔出。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仅在于:抽尘组件包括注射器45和连接管b46。注射器45的一端设有注射口451,另一端设有活塞柱452。连接管b46一端与注射器45的注射口451连接,另一端与防尘盖2的排气口22连接。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未使用网关时,可将防尘盖2盖设在网关1的接口槽11上,以避免外界灰尘进入接口槽11,避免灰尘在插接口12中堆积。

长时间使用网关后,若要对网关1除尘,则反复按压气囊41(或推拉注射器45的活塞柱452)向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内注入或抽出空气。注入空气时,空气通过排灰通道231进而插接口12中,吹起沉积在插接口12处的灰尘,使灰尘悬浮在空气中。抽出空气时,气囊41(或注射器45)内形成负压,排灰通道231和灰尘容纳腔21内的空气在负压的作用下通过排气口22排出至气囊41(或注射器45)内,而灰尘则无法通过灰尘滤网a25,被截留在灰尘容纳腔21内,即完成抽尘操作。抽尘操作完成后,将防尘盖2取下,拔出密封盖3即可清洗防尘盖2的灰尘容纳腔21,以便后续反复使用。

你可能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