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厨余垃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其主要来源为家庭厨房、餐厅、饭店、食堂、市场及其他与食品加工有关的行业,厨余垃圾包括固体垃圾和液体垃圾,而液体垃圾主要包括油液和污水,目前,在对油水进行排放前,需要进行油水分离处理,然而现有的油水分离设备仅通过静置和刮除的方式进行油水分离,然而部分油脂颗粒溶于水体中,现有的油水分离方式不能分离出污水中的油脂颗粒,同时通过刮除的方式进行撇油的效率低下,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面位于后侧处开设有气浮分离腔,所述气浮分离腔的下方开设有进气腔,所述气浮分离腔和所述进气腔之间的隔板上嵌设有多个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浮分离腔和进气腔相连通,所述气浮分离腔的前侧开设有废油收集腔,所述废油收集腔内嵌设有刮板,所述废油收集腔的下方开设有废水收集腔,所述气浮分离腔和所述废油收集腔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分别与气浮分离腔和废油收集腔相连通,所述连接槽的下方开设有贯穿槽,所述贯穿槽内设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气浮分离腔和废水收集腔相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设有水阀;所述气浮分离腔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滤网;所述箱体的后侧面底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泵,所述气泵的出气口处设有气管,所述气管的两端分别与气泵的出气口和进气腔相连通;所述连接槽内设有呈倾斜设置的撇油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撇油机构包括与箱体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电机,所述撇油机构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气浮分离腔和废油收集腔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杆同轴紧密焊接,两个所述传动杆之间位于两端处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承载板,所述传动杆穿过承载板并与承载板转动连接,两个相邻的所述承载板之间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托辊,所述传动杆穿过相对应的托辊并与托辊同轴紧密焊接,两个相互平行的所述托辊之间设有撇油带,所述刮板与所述撇油带相贴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撇油带采用pu材质制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前侧面上紧密焊接有与废油收集腔相连通的排油管,所述排油管的下方紧密焊接有与废水收集腔相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油管和所述排水管上均设有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多个所述进气管呈矩阵式分布,且所述进气管内嵌设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该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设有的气浮分离腔、多个进气管和气泵等,即气泵产生气体,气体经多个进气管并以气泡的形式进入至水体中,在气泡的上升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由气泡、水和油共同组成的不均匀体系,气泡会与密度更为接近的油相结合并逐步的向上运动,也就达到了油水分离的效果;该设计改变了传统厨余垃圾油水分离的方式,该设计有利于彻底分离水体中的油脂颗粒;
2.该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通过设有的撇油机构,即在电机的驱动下,两个传动杆同步转动并带动两个撇油带转动,在撇油带的运动,即可将污水上漂浮的油沫等输送至废油收集腔内,达到油水分离效果,该设计的撇油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撇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撇油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箱体;11、气浮分离腔;12、进气腔;121、进气管;13、废油收集腔;131、排油管;14、刮板;15、废水收集腔;151、排水管;16、连接槽;17、贯穿槽;18、连接管;19、水阀;
2、万向轮;
3、滤网;
4、气泵;41、气管;
5、撇油机构;51、电机;52、传动杆;53、承载板;54、托辊;55、撇油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请参阅图1-5,一种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的顶面位于后侧处开设有气浮分离腔11,气浮分离腔11的下方开设有进气腔12,气浮分离腔11和进气腔12之间的隔板上嵌设有多个进气管121,进气管121的两端分别与气浮分离腔11和进气腔12相连通,气浮分离腔11的前侧开设有废油收集腔13,废油收集腔13内嵌设有刮板14,废油收集腔13的下方开设有废水收集腔15,气浮分离腔11和废油收集腔13开设有呈倾斜设置的连接槽16,连接槽16分别与气浮分离腔11和废油收集腔13相连通,连接槽16的下方开设有贯穿槽17,贯穿槽17内设有连接管18,连接管18的两端分别与气浮分离腔11和废水收集腔15相连通,连接管18上设有水阀19;气浮分离腔11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滤网3;箱体1的后侧面底端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气泵4,气泵4的出气口处设有气管41,气管41的两端分别与气泵4的出气口和进气腔12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前侧面上紧密焊接有与废油收集腔13相连通的排油管131,排油管131的下方紧密焊接有与废水收集腔15相连通的排水管151,排油管131和排水管151上均设有阀门,排油管131和排水管151的设置便于分别控制排水和排油,使用方便。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进气管121呈矩阵式分布,且进气管121内嵌设有单向阀,多个进气管121同时输气,可以产生大量气泡,提高与油脂的结合速率,提高分离效率,而单向阀的设置能够避免液体经进气管121由气浮分离腔11进入至进气腔12内。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1的底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多个万向轮2,多个万向轮2的设置便于装置进行移动,增加该装置的便携性,使用较为方便。
请参阅图6-7,连接槽16内设有呈倾斜设置的撇油机构5。撇油机构5包括与箱体1的外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电机51,撇油机构5还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传动杆52,传动杆52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与气浮分离腔11和废油收集腔13的内壁转动连接,电机51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传动杆52同轴紧密焊接,两个传动杆52之间位于两端处均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承载板53,传动杆52穿过承载板53并与承载板53转动连接,两个相邻的承载板53之间还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托辊54,传动杆52穿过相对应的托辊54并与托辊54同轴紧密焊接,两个相互平行的托辊54之间设有撇油带55,刮板14与撇油带55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撇油带55采用pu材质制成,pu材质制成具有耐高温和耐腐蚀的优点,无需频繁更换撇油带55。
需要补充的是,请参见图8,撇油带55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撇油机构5呈倾斜设置,该设置的目的在于:当电机51带动传动杆52转动时,在传动杆52的转动下,即可带动撇油带55运动,在撇油带55的运动下,即可将油沫等带至废油收集腔13内,并在刮板14的作用下脱离撇油带55,而撇油带55位于气浮分离腔11一端需要位于污水液面之下,因此在撇油带55运动的过程中,部分污水会随着撇油带55运动,但污水与撇油带55的粘附能力差,在运动的过程中即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因此污水即可沿倾斜的连接槽16重新流回气浮分离腔11内。
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电机51和气泵4为现有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用于厨余处理的油水分离装置在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将厨余垃圾从滤网3的上方倒下,固体垃圾被滤网3截留,液体垃圾进入至气浮分离腔11内;随后使用人员接通气泵4的电源,气泵4开始工作并进行输气,气源经气管41进入至进气腔12内,并经多个进气管121以气泡的形式进入至气浮分离腔11的污水中,在气泡的上升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由气泡、水和油共同组成的不均匀体系,气泡会与密度更为接近的油相结合并逐步的向上运动,油脂即与污水脱离,同时油沫漂浮至污水的表面;接下来使用人员接通电机51的电源,电机51开始工作,其输出轴转动带动传动杆52转动,传动杆52转动带动托辊54转动,撇油带55同步运动,随着撇油带55的运动,油沫即经气浮分离腔11运动至废油收集腔13的上方处,因刮板14与撇油带55接触相贴合,撇油带55上的油沫即掉落在废油收集腔13内,在电机51的持续运动下,即可完油水分离;最后使用人员打开水阀19,污水经连接管18流入至废水收集腔15内。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上一篇:打灰安全技术交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