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污水处理系统中,需要使用活性污泥对好氧菌进行接种和培养,这样的培养好氧菌的方式具有以下问题:
1、寻找污泥源的工作较为困难,特别在异地施工过程中,在当地协调活性污泥源的工作较往往占用很多调试时间。
2、运输活性污泥工作较为困难,活性污泥在生化启动项目中虽可用于生化接种使用,但其本质是一种污染物,如为脱水污泥,其本质是固体废弃物在运输中需要有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输,防止泄漏和违法倾倒行为。
3、在实际项目中,往往使用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市政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种群丰富,但其世代生长在生活污水水质中,耐受性一般,在工业污水处理,特别是较高进水cod浓度的项目中使用市政污水处理厂污泥启动往往启动周期较长,需要配合驯化处理。
4、系统后期运行中由于有活性污泥存在,产泥量仍然较高,污泥处置费用较高。
5、系统后期仍然有污泥膨胀风险,增加运行风险和处理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活性污泥的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提供如下方案:提供一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接触氧化池的进出水管路,停止接触氧化池进出水;
s2.调节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ph值至5.5-9.5之间,保证接触氧化池的do在3mg/l以上;
s3.向调节好ph值的接触氧化池中投入好氧菌剂,好氧菌剂的投放量为200ppm;
s4.培养好氧菌,将接触氧化池闷曝10天,每天曝气20小时以上;
s5.采用阶梯式进水的方式向接触氧化池内注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次注水量为氧化系统的总水量的10%,此后每天的注水量以总水量的10%逐步增加;
s6.好氧菌所形成的生物膜逐渐增厚成熟,污水经好氧菌处理后,水质达标即可排放。
进一步,所述步骤s2的ph值调节试剂的碱性试剂包括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氢氧化钠、碳酸钠,酸性试剂包括硫酸、盐酸。
进一步,所述步骤s4培养好氧菌的温度为8摄氏度至60摄氏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无需污泥培养好氧菌,无需协调寻找活性污泥源,异地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更便捷。
2、无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运输活性污泥,仅需在氧化池内添加少量好氧菌剂。
3、好氧菌剂有效活性菌含量高,在接触氧化池内的载体填料上能够快速形成生物膜,菌体生物膜的环境适应性强,进而快速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极佳。
4、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泥且产生的污泥量少,有效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同时污水处理系统无污泥膨胀风险,系统后期运行成本和故障较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提供一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接触氧化池的进出水管路,停止接触氧化池进出水;
关闭接触氧化池的进出水路,能够避免后期添加好氧菌剂好氧菌剂时,好氧菌剂的流失。
s2.调节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ph值至5.5-9.5之间,保证接触氧化池的do在3mg/l以上;
污水的ph值在6.6至7.8之间,好氧菌剂中的好氧菌的增值速度快,污水的ph值在7.5时,好氧菌的活性、增殖速度以及处理污水的能力最佳。
s3.向调节好ph值的接触氧化池中投入好氧菌剂,好氧菌剂的投放量为200ppm;
只需在接触氧化池中添加少量的好氧菌剂,即可满足污水处理系统的需求。
s4.培养好氧菌,将接触氧化池闷曝10天,每天曝气20小时以上;
其中,对接触氧气池进行曝气操作,使得好氧菌能够接触更多的氧气,使其活性和增殖速度更佳。
s5.采用阶梯式进水的方式向接触氧化池内注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次注水量为氧化系统的总水量的10%,此后每天的注水量以总水量的10%逐步增加;
其中,阶梯式的注入污水操作,使得好氧菌有足够的时间对已注入的污水进行处理,并利用污水进一步增殖,使得后续好氧菌能够处理更多的污水。
s6.好氧菌所形成的生物膜逐渐增厚成熟,污水经好氧菌处理后,水质达标即可排放。
水质达标后的污水可排放至下一公布进行处理。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述步骤s2的ph值调节试剂的碱性试剂包括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氢氧化钠、碳酸钠,酸性试剂包括硫酸、盐酸。
其中,当污水的ph值偏酸性时,可添加碱性物质,使得污水达到预定的ph值;污水的ph值偏碱性时,添加酸性物质,使得污水达到预定的ph值。
作为对本实施例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所述步骤s4培养好氧菌的温度为8摄氏度至60摄氏度。
其中,使得好氧菌保持活性的温度在8摄氏度至60摄氏度之间;温度高于60℃,会导致好氧菌的死亡;温度低于8℃时好氧菌活性下降,其增殖速度大大降低;最适合好氧菌生长的温度为25摄氏度至35摄氏度。
在一些污水处理系统改造的项目工程中,有时会出现接触氧化池无法停止进出水的情况出现,则需要将污水的ph至调节至7.0至7.5之间,保证接触氧化池的do在3mg/l以上,将待投放的好氧菌剂平均分成10份,每天在接触氧化池的进水口处投放好氧菌剂,连续投放10天。
使用本污水处理方法无需污泥培养好氧菌,无需协调寻找活性污泥源,异地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更便捷。无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运输活性污泥,仅需在氧化池内添加少量好氧菌剂。好氧菌剂有效活性菌含量高,在接触氧化池内的载体填料上能够快速形成生物膜,菌体生物膜的环境适应性强,进而快速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极佳。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泥且产生的污泥量少,有效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同时污水处理系统无污泥膨胀风险,系统后期运行成本和故障较小。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晓申请日或者优先权日之前发明所属技术领域所有的普通技术知识,能够获知该领域中所有的现有技术,并且具有应用该日期之前常规实验手段的能力,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在
本技术:
给出的启示下,结合自身能力完善并实施本方案,一些典型的公知结构或者公知方法不应当成为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实施本申请的障碍。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适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关闭接触氧化池的进出水管路,停止接触氧化池进出水;
s2.调节污水处理系统中污水的ph值至5.5-9.5之间,保证接触氧化池的do在3mg/l以上;
s3.向调节好ph值的接触氧化池中投入好氧菌剂,好氧菌剂的投放量为200ppm;
s4.培养好氧菌,将接触氧化池闷曝10天,每天曝气20小时以上;
s5.采用阶梯式进水的方式向接触氧化池内注入待处理的污水,第一次注水量为氧化系统的总水量的10%,此后每天的注水量以总水量的10%逐步增加;
s6.好氧菌所形成的生物膜逐渐增厚成熟,污水经好氧菌处理后,水质达标即可排放。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的ph值调节试剂的碱性试剂包括石灰、石灰石、白云石、氢氧化钠、碳酸钠,酸性试剂包括硫酸、盐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培养好氧菌的温度为8摄氏度至60摄氏度。
技术总结
本发明申请公开了一种使用微生物菌剂启动接触氧化系统的污水处理方法,使用本污水处理方法无需污泥培养好氧菌,无需协调寻找活性污泥源,异地改造污水处理系统工作更便捷。无需浪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运输活性污泥,仅需在氧化池内添加少量好氧菌剂。好氧菌剂有效活性菌含量高,在接触氧化池内的载体填料上能够快速形成生物膜,菌体生物膜的环境适应性强,进而快速对污水进行处理,污水处理效果极佳。接触氧化池内的污泥且产生的污泥量少,有效降低污泥处理成本,同时污水处理系统无污泥膨胀风险,系统后期运行成本和故障较小。